第19届北京机器人展览会:彰显了机器人行业强劲的自主研发趋势
2025-05-24 16:40:15
2025年5月21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十九届北京机器人展览会。摄影:刘蔡玉/GT
今年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全面繁荣。从食品配送、工业制造到医疗援助和智能家居,中国制造的机器人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市场扩张。在周三开幕的第十九届北京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环球时报》见证了机器人供应链中强劲的国产研发趋势。
为期三天的展览会汇集了一些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关键部件以及软硬件解决方案的国内供应商。
总部位于深圳的N&S电子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展示他们的芯片。摄影:刘蔡玉/GT
在总部位于深圳的N&S电子展位上,销售人员忙着向潜在客户介绍他们的产品,包括微控制器单元、通信设备和芯片以及连接器和晶体振荡器。
“采用中国芯片后,一家德国公司将其材料成本降低了25%,”他们的展位上展示牌上写道。公司代表胡林告诉《环球时报》,大多数国内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在质量上可以与国际领先品牌竞争,越来越多的来自欧洲、美国和俄罗斯的客户正在询问中国制造的替代产品。
汽车生产所需的集成关节、减速器、丝杠等部件也是人形机器人的配件。
上海徕木电子正在利用其成熟的汽车供应链专业知识,来满足市场对机器人部件的强劲需求。在正在进行的展览会上,该公司展示了新开发的机器人零部件,如关节模块和电路板以及多指手。
上海徕木电子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展示了新开发的用于机器人的关节模块、电路板和多指手。照片来源:刘蔡玉/GT
“目前,我们70%的客户是汽车制造商,包括比亚迪和小米,”上海徕木电子创新研究院首席助理蔡奇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随着这些汽车制造商扩展到机器人领域,我们已经调整了我们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以开发这一新兴领域的专用组件。今年,我们计划推出成熟稳定的机器人关节产品,并完成机器人精密仪器的加工。”
蔡奇指出,像波士顿动力这样的全球领导者在核心技术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因此,中国必须依靠国产自主研发技术突破来生产关键组件,以确保国家机器人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技术目前正处于关键突破阶段,正从实验室向实际应用过渡,并逐步实现量产。所有关键技术都在经历不断的迭代升级。
据《人民日报》报道,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呈现强劲增长趋势。该报告援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称,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占总数量的60%。
镇江新孚达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展示了轻量化材料解决方案。照片来源:刘蔡玉/GT
新孚达(镇江)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NFD)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高性能塑料改性。公司经理李威在展会上告诉《环球时报》,凭借专业的国内研发团队,公司致力于通过生产定制化塑料用于关键组件,来支持机器人制造商。
“人形机器人的构造需要数百个离散组件,这推动了对先进轻质材料的大量需求,以最大限度地为电池系统和主要驱动电机提供分配空间。随着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预计今年的营业额将超过7000万元人民币。”李威说。
经理表示,机器人行业强大、成熟和创新的供应链是中国公司能够与外国公司竞争的关键原因之一。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援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企业数量超过45.17万家,比2020年底增长206.73%,比2023年底增长19.39%,显示出稳定而强劲的增长。